Tuesday, January 26, 2010

轉化瞋怒為慈悲的力量—四 海濤 輯

轉化瞋怒為慈悲的力量—四 海濤 輯
1.所有的人想要更快樂與更成功的關鍵在於悲心的增長。
2.自他平等相換的意思,就是培養以下的態度:「就如我希求安樂、希求離苦,一切其他如虛空般無盡的眾生也是如此——他們也是希求安樂、希求離苦。」
3.當我們談到自己的福利時,我們只談到一個人的福利,但他人的福利卻涵蓋著無量數目的眾生。從這觀點我們可以理解到,他人的福利比我們的福利來得更加重要。
4.佛教不只關心緩解個人的痛楚,也關心一切有情能解脫痛苦。如果連忍受自己的苦都那麼困難,我們怎能挑起承擔一切有情苦的責任?
5.寂天菩薩說:你受取他人的痛苦到自己身上而經歷的苦,和從你自己的痛楚和苦難直接而來的苦,兩者之間有種現象學上的不同。
6.前者的情況,有一種不舒服的要素,因為你在分擔他人的苦。然而其中會有某種份量的安定,因為在某種意義上,你是自願接受那種苦。在自願參與他人的苦這情況中,會有力量和自信的感覺。
7.但在後者的情況,當你經歷自己的痛楚和苦難時,其中有不情願的要素,因為在你自己那方面欠缺控制,所以你覺得脆弱、被打敗。
8.無論我們的道行在哪種層次:在未成佛之前,當我們還在修行道中,以及在我們成佛之後,自己永遠與他人息息相關,而且非常依賴他們。
9.我們存在的本質就是我們必須仰賴他人的恩澤與合作才能生存。我們越是將他人的福利放在心上,為他們的利益而努力,我們就越能夠為自己獲得利益。
10.如果你真的要為自己的利益與福利而努力,那麼就應顧慮他人的福利,並重視他人的福利勝於自己的福利。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