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February 25, 2009

貼近佛法的生活—二 海濤 輯

貼近佛法的生活—二 海濤 輯
1.如能察覺煩惱,不論何時瞋心升起,我們都不會再受它擺佈。我們要試著把自己和瞋念分開,不要隨著瞋念或嫉妒等的念頭轉。
2.佛法就是在處理我們的煩惱障,例如心中的貪、瞋、癡等毒素。
3.在處理三毒的過程中,我們的心本俱的善,就會顯現出來。
一、我們培養愛心和慈悲來對治瞋恨;
二、開拓我們的心智來克服愚癡;
三、顯現知足的善性來對治貪婪。
4.當我們降伏惡念時,每個人本俱的善良根性就會展現出來。
5.佛陀教導我們每個人都要自立,並獨自走上解脫開悟的道路,在修行的路上沒有幻想,一切都是穩紮穩打,腳踏實地的。
6.在佛教裡,我們常提到「寶貴」的人身,意指暇滿無缺——五官俱全、身體健康;心識上的特質,例如:信心、勤勉、智慧(智識)也都完備。
7.生理和心理都具備了這樣的條件,這樣的人才能修持佛法,也才是所謂的暇滿珍貴的人身。
8.如果能以真誠的態度來幫助別人,經常想到別人的利益,自己便會比從前更快樂。
9.如果老認為自己是最重要的,自己應擺在第一位,別人其次,結果便會適得其反,自己的利益總是最後才到來。
10.我們必須瞭解忍辱的利益,才會有助於對敵人或對那些找麻煩的人生起真正的慈悲,否則我們慈愛的態度只是片面或偏頗的。
11.如果真正努力修習忍辱,那麼即使在怒氣爆發時,我們仍能學習讓愛與慈悲生起。
12.通常我們慈悲的意識都夾雜著欲望或執著,主要的原因是這種慈悲的覺受只能針對特別親近的人而發。
13.如果我們能在心中培養愛與慈悲的美善,觀想他人因你的慈悲良善而得到快樂,就能驅使我們超越這個分別心、執著心的狹隘心胸,並增強了我們放下、不執著的能力。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