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February 24, 2009

菩薩戒的心戒—二 海濤 輯

菩薩戒的心戒—二 海濤 輯
1.對一般凡夫而言,要生起牧者的發心是最難的,因為它是一樣我們必須在日常生活中實踐的東西。如果我們檢視自己的行為舉止時,便會了解它實際上與我們平常一貫的個性相去甚多。
2.舉例來說,當我們去買東西時,必須在櫃台前排隊結帳。當然每一個人都想要搶先,但我們偏就不讓他們插隊排在我們的前面。
3.另外一個例子是當我們在等計程車時,每一個人都爭著想上第一輛車子,以便可以快點抵達目的地。但我們絕不會讓排在我們後面的人上第一輛車子。
4.佛陀說,在此三種發心中,以牧者的發心最為難得,其次是船夫發心,最後是國王發心。三者中的任何一種都足以幫助我們開啟真正的願菩提心。
5.但如果我們現階段無法感受到牧者發心的話,就不必勉強自己去做,我們只要適時適性擇一而修即可。無論如何,在開展願菩提心時,真正重要的是在於其反覆持誦發菩提心的祈禱文。
6.因此,當我們在唸誦祈願文時,要深思其涵意,好讓菩提心的精義在我們心中生起。
7.平時福慧二資糧的積聚,也是培養菩提心增長的因緣。
8.在發起「願菩堤心」後,接著我們要發「行菩提心」。行菩提心的基礎便是建立在願菩提心之上。生起行菩提心並致力於實踐菩薩行,這樣我們的菩提心才得以圓滿。
9.菩薩必須具有三種無畏:
一、他必須為不可思議之無量眾生擔負起令其得到福祉以及究竟解脫的責任。
二、無畏是不懼它所需要花費時間的長短。
三、無畏是無視於菩薩戒和菩薩道所將帶來的無數困難。
10.菩薩戒的四種根本違失:
一、忘失菩提心。(指願菩提心,捨棄眾生的心。)
二、由於執著、貪吝而不修布施(指財、法二施)。
三、頑固的瞋忿心,形成一種惡意的心態,不接受他人任何道歉。
四、在佛法上的假裝。尚未斷除煩惱,卻假裝已去除煩惱。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